
经历过实体键盘手机时代的用户,相信都对那个手机产品百花齐放的年代颇有感触,而进入了全触控智能化手机时代之后,可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形态机型更是屈指可数。眼看智能手机竞争大潮中,各大手机厂商的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,时刻保持创新自然成为一条打破同质化壁垒的硬道理,而折叠屏产品这条新赛道的出现,较大程度地为智能手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。
直面痛点,解决痛点
尽管距离第一部折叠屏的面世已过四载,可是如今的折叠屏距离全面普及似乎还有很大的距离,造成折叠屏机型无法大面积普及的原因,其实无非集中在以下几点:
一、机身太厚重;
二、续航太差;
三、价格太高;
四、体验不佳(屏幕折痕、软件不成熟、寿命顾虑);
五、没有大屏需求。
这么观察下来,发现目前的折叠屏机型确实有不少尚待解决的痛点,但是随着今年多款折叠屏机型的亮相,上述问题似乎都在逐一击破,我手上这款最新亮相的 OPPO Find N2 就是最好例证。初上手 Find N2,这款机型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轻薄,因为它一举打破了左右开合折叠最轻机型的记录,皮革版机身重量控制在 233 克,而玻璃版则是 237 克。
话说回来,OPPO Find N2 即便是重量控制在 233 克,但是它与如今的主流轻薄直板机型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。不过,考虑到 Find N2 是一款双屏幕的左右开合折叠机型,且比 iPhone 14 Pro Max 的 240 克还要轻巧了 7 克,不禁勾起了我对于前者轻量化秘诀的好奇。
事实上,左右开合折叠机型的双屏特性是它们重量堆积的一大根源,对于主打单手握持和操作的 Find N 系列,它的双屏尺寸都比同级别的产品要小一些,这是造就它轻量化机身的原因之一。不仅如此,这次 Find N2还带来了碳纤维屏幕骨架,通过具备轻量、高强度的多层碳纤维材料,实现了比上一代减轻 34% 的屏幕骨架。
其次,其实很多人可能会忽视折叠屏铰链所带来的重量占比,这次 OPPO 为该机打造了全新的轻量化铰链 —— 超轻固精工拟椎式铰链。顾名思义,超轻固精工拟椎式铰链是 OPPO 带来的全新铰链设计升级,通过高强度复合碳纤维斜板,并通过榫卯工艺替代此前铆钉的结构形态,做到了重量减半,却可提升近乎一倍强度。
缓解了机身重量上的顾虑之后,折叠屏手机的屏幕折痕也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,其实 Find N 的折痕控制已经做得相对出色了,这次 Find N2 通过 H-Pattern网纹结构特性,在上一代的基础下仍带来了 30% 的弯折区域应力降低,以达到进一步改善折痕问题目的。以个人主观体验评价,现阶段还不能说 Find N2 的折痕已经做到了视觉上的无感,但在光线不算猛烈的户外,它的折痕对于观感的影响已经降到我个人认为可以接受的程度。
折叠屏的耐用性是大部分消费者心生疑虑的地方,尽管 OPPO 宣称 Find N2 采用了强度更高的航天级 MIM 合金材料和更高的组装精度,但或许唯有真正历经了时间的考验,才能让大众消费者们打消对折叠屏机型的寿命顾虑,这要第三方机构德国莱茵和瑞士 SGS 说破嘴都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。
不过,对于习惯或者喜欢使用屏下指纹的消费者,那么 Find N2 依旧无法满足他们的喜好,因为该机延续了上一代的侧边指纹识别特性。
取长补短,“折”出新意
要做到让用户买单,折叠屏手机自然需要在体验上带来足够大的差异化体验。回想过去一年的时间,大家对于 Find N 最大的“抱怨”,莫过于它的外屏和内屏刷新率不一致的情况,而 Find N2 这次带来了内外 120Hz 的屏幕刷新率、内外 E6 材质和内外环境色自适应,总算弥补了上一代在屏幕方面最让人诟病的短板。
在实际的体验中,考虑到 Find N2 的外屏尺寸仅有 5.54 英寸,因此对于早已经习惯了 6.5 英寸以上机型的用户,再回头使用这块不足 6 英寸的外屏时,难免还是会觉得有点别扭,毕竟习惯了大屏的用户很难再回归到小尺寸屏幕。不过,Find N2 尽管外屏尺寸偏小,可是作为折叠屏机型的它,内屏尺寸达到了 7.10 英寸,与外屏尺寸形成了一种强烈反差。
相比较于外屏,Find N2 的大部分的创新交互方式都集中在内屏和铰链的相互碰撞,通过铰链本身可实现的 45°-125° 多角度悬停特性,该机可以实现悬停观影、悬停音乐、悬停视频、悬停会议、悬停健身等多种形态变化,例如在使用网易云音乐时,该机的上半屏可以显示歌词,而下半屏则操作歌曲的切换;使用爱奇艺、优酷、Keep 这类程序时,在无支架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稳定摆放的半屏播放。
不同于常规的折叠屏手机,这次 OPPO 为 Find N2 重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“悬停空间模式”,在 Color OS 系统识别到手机进入悬停模式后,系统就会自动进入独有的悬停空间模式,在这里用户可以快速进入此前打开的悬停程序记录,无需再自行判断哪些程序支持悬停模式。因此,这次 OPPO 一定程度程上解决了“先应用后悬停”的使用逻辑,算是严格遵从了他们提倡的“上看下用”方案。不过,我总觉得在该模式下整个屏幕被一分为二,其下方的屏幕空间大部分都是闲置的,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大屏的观感优势,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用手机支架配合使用。
与此同时,横向内折大屏的一大优势就是分屏体验,这次 FInd N2 在分屏体验上提供了上下分屏、左右分屏这种常规分屏体验外,还增加了单一应用也能分屏,算是一屏提供了双倍的多任务处理能力。另外,新增的分屏输入法,也可以减少关键信息被遮挡的困扰。
对于核心性能的堆砌,这次 Find N2 尽管不是目前拔尖水平,可仍然搭载了高通骁龙8+ Gen1,尽管不是最新的骁龙 8 Gen2,可是前者在成熟的台积电 4nm 加持下,整体获得的市场良好口碑还是值得肯定的。实测在 30 分钟的高画质、60 帧率《原神》游戏中,使用内屏上手时可以获得平均 57.56 帧数。值得一提的是,考虑到内屏的比例为 8.4:9 这种几乎正方形的屏幕比例,会导致游戏画面左右两侧被裁剪,尽管大屏可以拥有更大的画面,可单屏可以显示的游戏内容反而变少了。
当然,Find N2 机身电池容量为 4520mAh,属于同级别产品中电池容量相对比较小的,可考虑到它的屏幕尺寸也比竞争机型要显得小一些,对于功耗的把控自然也更占优势。循例我们也会这款机型的 67W 超级闪充的充电效率进行了测试,实测该机在 5 分钟可以 43 分钟。总而言之,如果十分介意功耗表现,那么在充电不便的户外时,确实需要对内屏的使用时长进行适当的斟酌。
哈苏加持,影像升级
同样,这次 Find N2 在影像的堆砌方面也称不上最拔尖的水平,因为它搭载了 3200 万前置镜头(OV32C 传感器),这是一款具备 0.7μm 单个像素尺寸的传感器,光圈 f/2.4、FOV 88.5° 拍摄角度。
对于后置摄像头阵容,该机型搭载了 5000 万像素主摄(IMX890) + 48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(IMX581) + 3200 万 2 倍长焦镜头(IMX709),后置三摄清一色搭载了索尼传感器,以下首先欣赏一下该机的主摄样张。
对于这颗 5000 万像素镜头,该镜头采用了索尼 IMX890 传感器,早在上个月的 OPPO Reno9 系列中已经感受到这款传感器的表现,我基本把它视为 IMX766 的升级版,虽说从 5000 万像素升级为 5030 万像素,可像素上的变化对于画质提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不过 30 帧全分辨率输出特性,无疑是提供了整机的动态影像细节记录能力带来先天优势。因此,对于注重视频拍摄的用户,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升级点。
不同于主摄的成像,这次 Find N2 在影像方面的最大惊喜竟然是超广角赋予的。有趣的是,这次为了致敬哈苏 XPAN 经典相机,OPPO 专门定制了一个 XPAN 模式赋予 Find N2,在该模式下手机会自动强制调动 4800 万像素超广角镜模拟哈苏经典的 64:24 宽画幅画面,因此该模式下的成像担子都落在了超广角镜头身上。由于在该模式还提供了黑白和彩色两种模式,按下快门的瞬间甚至还有负片显影交互,进一步提升了移动影像的仪式感和可玩性。
不过,这颗超广角镜头在默认曝光度的情况下,可以发现明显画面亮度会比主摄要稍微暗一些,同一场景下不如主摄的画面整体明亮。对于最后一颗 3200 万 2 倍长焦镜头,它的成像表现也同样出现默认画面下明亮度不及主摄明亮的情况,1/2.74 感光面积的面积也使它在弱光下不及另外两颗摄像头的画面纯净。
最后
在我看来,Find N2 的定位很清晰,它就是要做一部可以被单手握持的左右开合折叠机型,主打史上最轻横向折叠屏手机体验,反之对于追求极致大屏需求显然不是该机的目标群体。当然,我对于 OPPO 对于这款机型的定位是持认同态度的,只是如果它的发布时间可以提早至骁龙 8 Gen2 之前面世,那么相信对它的销量会起到正面作用。
作为时隔一年之后的重磅力作,OPPO Find N2 以 7999 元起售价开售,起售价相较于前代产品涨价 300 元,可是在硬件性能和轻量化上取得一定的进步,不知道在屏幕前的你是否会为它买单?毕竟,除了竖折机型以外,横折机型就数它最轻巧了。
文章仅代表作者:Dan Porter 个人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
评论(0)
暂时没有评论